校准哈希浊度计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,正确的校准流程需结合设备型号、标准溶液和操作规范进行。以下是详细的校准步骤及注意事项:
  一、校准前准备
  1.设备检查
  -确认浊度计电源稳定,无损坏或异常显示。
  -检查比色皿是否清洁、无划痕或气泡,必要时用超纯水冲洗并干燥。
  -确保设备处于校准模式(部分型号需通过菜单设置)。
  2.标准溶液准备
  -使用符合国际标准(如ISO 7027)的浊度标准液,常见浓度为0 NTU(超纯水)、10 NTU、100 NTU、1000 NTU等。
  -标准液需在有效期内,并避免光照或高温导致变质。
  -倒出标准液前,轻轻摇晃瓶身使颗粒均匀分布,避免沉淀。
  3.环境条件
  -校准应在无强光直射、温度稳定(通常20-25℃)的环境中进行。
  -避免震动或气流干扰。
  二、校准步骤
  1.零点校准(0 NTU)
  -操作:
  -将比色皿装满超纯水(或0 NTU标准液),确保无气泡。
  -放入浊度计,关闭盖子,等待读数稳定(通常10-30秒)。
  -在设备菜单中选择“零点校准”或“Cal Zero”,按提示确认。
  -注意:
  -若零点偏差过大(如>0.1 NTU),需检查比色皿清洁度或设备故障。
  2.量程校准(高浓度点)
  -操作:
  -依次使用高浓度标准液(如100 NTU、1000 NTU)进行校准。
  -清洁比色皿后,装入标准液,放入设备并等待读数稳定。
  -在菜单中选择“量程校准”或“Cal Span”,输入标准液浓度值,确认保存。
  -技巧:
  -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逐步校准,避免交叉污染。
  -若设备支持多点校准(如2-3个浓度点),可提高线性度。
  3.验证校准结果
  -操作:
  -使用未参与校准的标准液(如中间浓度点)进行验证。
  -记录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偏差,偏差应在设备允许范围内(如±2%或±0.5 NTU)。
  -处理:
  -若偏差超标,需重新校准或检查设备状态。
  三、校准后操作
  1.保存校准数据
  -部分
哈希浊度计需手动保存校准参数,避免断电丢失。
  2.清洁设备
  -用超纯水冲洗比色皿,干燥后存放于专用盒中。
  -擦拭设备表面,避免残留液滴腐蚀。
  3.记录校准信息
  -记录校准日期、标准液批次、操作人员及结果,便于追溯。
 

 
  四、常见问题及解决
  1.校准失败或读数不稳定
  -检查比色皿是否清洁、无指纹或划痕。
  -确认标准液未过期或沉淀。
  -重新启动设备或恢复出厂设置。
  2.零点漂移
  -定期进行零点校准(如每日或每周)。
  -检查光源是否老化(需专业维修)。
  3.量程线性差
  -使用更多浓度点进行校准。
  -检查设备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传感器。
  五、校准周期建议
  -日常使用:每1-3个月校准一次,或根据使用频率调整。
  -关键测量:每次更换标准液批次或怀疑数据异常时立即校准。
  -长期未用:重新启用前需校准。
  六、专业建议
  -参考哈希手册或联系技术支持获取型号特定校准流程。
  -使用原厂标准液和配件,避免兼容性问题。
  -定期培训操作人员,确保校准步骤一致性。
  通过规范校准,可显著提高哈希浊度计的测量精度,保障水质监测数据的可靠性。